“非主流”渠道战略:日本化妆品在中国
时间:2017-08-21已有人关注责任编辑:kossme
不太知名的进口品牌如何在中国拓展市场?百货店需要品牌知名度,超市需要超高性价比,专营店需要利润和服务,对于多数非主流日本进口品牌而言,这些渠道相唱和显然不那么容易。
因此,电视购物、淘宝、丝芙兰等渠道以及代加工模式,成为它们拓展中国市场的另类门路。
作为SHO-BI株式会社在中国全资子公司,妆美堂日用品(上海)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至今,旗下睫毛产品已经进驻丝芙兰门店,2013年2月,丝芙兰全球第二大旗舰店——上海南京西路旗舰店开业,SHO-BI睫毛成为唯一入驻的日系睫毛品牌,到了2013年5月,SHO-BI睫毛产品已进驻丝芙兰全国140家店。
此外,该公司产品还与日系药妆店樱工房、日本永旺中国商超、伊势丹等零售企业密切合作,陈列面约为6-10个,共计1000个SKU。
妆美堂总经理戴伟佳表示,总公司的睫毛品类在日本占据70%市场份额,目前100个SKU的假睫毛产品大部分已引进中国市场,近期还推出了0.8mm极细假睫毛新品。戴伟佳强调,公司还会针对不同渠道推出定制产品,例如给屈臣氏、万宁提供卡通类HelloKitty等独家产品,这也是其重要经营策略。
RAFFINE进入中国已有3年,其线下销售渠道基本以日系药妆店、百货、商超为主,已开拓网点约60家;并重点布局上海、北京、沈阳、青岛、大连以及江苏等市场,2014年还会向东北和四川等地拓展。与此同时,该品牌还将电视购物频道和淘宝网作为重要销售平台。
“未来,我们的销售渠道占比分布大约是电视购物:淘宝:实体店=2:1:1。”古门大成认为,电视购物和淘宝两大渠道能够很好地诠释公司旗下产品。他透露,目前其所有渠道均为直营,已有1万多品牌会员。
作为化妆棉的领导品牌,丽丽贝尔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渠道拓展更加成熟。目前,丽丽贝尔品牌在屈臣氏、万宁、莎莎等个人用品护理店,以及oliveyoung、梦星堂、樱工房、久光百货、化妆品专营店等渠道出量占到70%。
“百货、商超还是以形象宣传为主。”钱唯德表示,虽然百货、商超渠道销售产出有限,但是公司也逐渐重视,后期希望通过经销商把产品带入百货和超市卖场。(源自:gd360xh)